原文改写(精简及细节补充)
文︱邓飞
首先,本文不做对交战各方的道德评价,而是单纯分析军事效果:
第一,从战役层面分析,尽管本文撰写时,这场攻击行动尚未结束,但从已取得的战果来看,无疑以色列为全球军事界展示了一种全新的“混合作战”(Hybrid Warfare)模式。在此前的俄乌冲突中,“混合作战”更多依赖秘密行动或特种部队作战,常规作战为辅。而这次,以色列的行动则展现了常规作战与秘密行动的结合,形成了高度协同的作战模式。
第二,从战略层面讲,以色列发起的“狮子崛起行动”不仅旨在消除伊朗的核能力,达成其战役目标,同时还希望通过这次军事行动,达到“以战促变”的战略效果。也就是说,以色列通过击杀伊朗军方高层和核科学家,削弱伊朗军队士气,激化民间对现政权的不满,从而为伊朗政权更替制造条件。
展开剩余72%接下来,我们详细分析第一点。
2025年6月13日,数百架以色列战机如幽灵般穿越上千公里,突破伊朗领空,突袭德黑兰。空中,精确制导炸弹如雨点般落下,伊朗核心高层和核科学家遭到精准打击,核设施被摧毁,烟雾弥漫。伊朗的防空系统,包括雷达和防空导弹,几乎全部失效,以色列战机完全没有受到反击,犹如畅通无阻,几乎任何目标都可以任意攻击。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:
秘密行动由以色列的摩萨德等情报单位负责,涵盖特工和特种部队。具体行动可分为三类:首先,精准定位伊朗防空系统和核设施,为空袭提供目标数据,尤其是提供空军精确瞄准的坐标。其次,定位伊朗军方高层和核科学家的具体位置,以便随后的攻击。第三,针对移动目标的狙杀任务,可能由空军、特工或无人机直接执行。
根据报道(特别是以色列媒体),早在行动半年前,摩萨德便深入渗透伊朗,通过当地反对派的渠道,将无人机和武器悄然运入,并在伊朗纵深设立秘密的无人机基地。这些武器并非静待指令,而是早已布置在上述两类行动目标的周边,随时准备启动。
在以色列空军发动空袭之前,摩萨德精确摧毁了伊朗的防空雷达和萨姆导弹阵地,为空军开辟了安全通道。随后的空袭分为六波,数百架战机向伊朗腹地发动攻击。以色列空军的行动展现了极高的战略协调与后勤保障能力,空中加油作业的高效完成,确保了远程飞行任务的顺利进行。除了核心摧毁任务(如伊斯法罕、纳坦兹等核设施),以色列空军还安排大量战机执行“持续性压制敌方防空系统”(SEAD)任务,通过空地协同,持续打击伊朗残存的防空力量,确保空袭任务的顺利进行。
摩萨德的渗透工作不仅仅局限于武器部署,他们对伊朗军政高层的监控也极为精准。革命卫队将领、核专家的生活轨迹被完全掌握,甚至包括他们的住所、习惯以及安全措施。以色列通过长期的情报网络,借“绝密军情”的名义,成功将伊朗高层军官诱骗至同一地点。当这些将领集结时,摩萨德通过远程引爆预设炸弹,将伊朗空军指挥层一举摧毁。可以说,这种空地协同的高效作战,达到了教科书般的水平,值得世界各国军事强国深入研究和学习。
接着讨论第二点,尽管以色列政府高层已经不是第一次呼吁伊朗人民反抗政权,去年对伊朗的攻击行动时也曾发出类似号召。然而,这样持续不断的攻击不仅具有强大的破坏力,也带有极大的侮辱性。问题在于,这种反复的打击究竟是激发伊朗民众反对当局,还是加剧民族矛盾,进一步凝聚伊朗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,支持政府抗争外敌?宗教领袖们的年事已高,伊朗国内的政治局势也日益复杂。同时,以色列的右翼政治立场以及国内政策,也在国内外引起了不少质疑。对于两国内部的政治与对外战略关系来说,问题的关键是:在持续的军事打击下,伊朗人民是否会因宗教领袖年老而更容易爆发反抗情绪,还是以色列的连番胜利会引发其民众的厌战情绪,从而影响以色列政府的内部稳定?
发布于:天津市胜宇配资-七倍杠杆-股票配资网官网-我要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